日期:2025/06/24 16:06 來源:中國婦女報
字號:[大][中][小]
在隴中大地蜿蜒的山路上,一支身披紅馬甲的“巾幗輕騎隊”踏月而來。她們肩扛相機、手提相冊,穿梭于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的大街小巷、田間地頭,用鏡頭為留守老人定格歲月、為困境婦女留存笑顏、為特殊家庭珍藏團圓。
近年來,甘肅定西漳縣婦聯(lián)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,組織巾幗志愿者以光影為媒,書寫新時代婦聯(lián)組織服務群眾的暖心篇章,不僅為群眾送去關愛,更展現(xiàn)了新時代婦聯(lián)組織的擔當與溫情。
發(fā)現(xiàn)“被遺忘的影像”
“活到80歲了,也拿不出一張像樣的照片。”駱家溝村駱大爺失落地說。
2023年盛夏,漳縣馬泉鄉(xiāng)駱家溝村婦聯(lián)主席蔡茲花在入戶走訪時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留守老人家沒有像樣的證件照,有的甚至從未拍過一張屬于自己的照片,困境婦女、殘疾家庭更是鮮少留下影像記憶。
這一發(fā)現(xiàn)觸動了婦聯(lián)工作者的心弦,“雖然現(xiàn)在生活富裕了,但留守老人、婦女精神層面還缺乏幸福感,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提升他們的幸福感?或者給他們拍張屬于自己的照片行不行?”駱家溝村婦聯(lián)主席將問題反映了出來。
經過深入調研,漳縣婦聯(lián)以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婦聯(lián)干部為核心,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載體,匯聚女性“攝影達人”、女黨員、女大學生等力量,迅速組織巾幗志愿者積極參與到“流動照相館”志愿活動中,將鏡頭對準農村留守老人、孤寡婦女、殘障家庭等特殊群體,以免費拍攝生活照、證件照、全家福的方式,讓幸福瞬間“有跡可循”。
“流動照相館”志愿活動開展以來,從留守老人到“光榮在黨50年”老黨員,從最美家庭到道德模范,都成為“流動照相”定格的對象。2024年該活動被納入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項目,2025年在全縣1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全面推廣。
志愿者們利用農閑、節(jié)假日,背著攝影設備、扛著相框走進偏遠村落、踏入千家萬戶。她們耐心地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整理衣襟、拍攝肖像,為金婚夫婦記錄相濡以沫的歲月,為留守兒童家庭拍攝全家福。拍攝完成后,志愿者們還會精心修圖、裝裱,將承載著溫情的照片親手送到群眾手中。
“我爸今年80多歲了,腿腳不方便,身體一天不如一天,一直想要一張體面的‘老相’,但孩子們都外出打工了,我也不會拍。前幾天,家里來了個穿紅馬甲的姑娘,給我爸拍了一張,還免費打印出來裝了相框,老爺子高興了好幾天,婦聯(lián)的姑娘們圓了老人的心愿,這張照片比啥都珍貴!”漳縣馬泉鄉(xiāng)馬家門村村民閆杜祥臉上滿是笑意。
光影傳遞文明
在拍攝過程中,巾幗志愿者們不僅記錄影像,還化身“文明宣傳員”,將鏡頭化作傳播文明的窗口,她們與婦女群眾拉家常、講政策,宣傳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婆婆好媳婦”評選活動,分享低彩禮零彩禮典型故事,倡導婚事新辦、孝老愛親等文明新風。同時,結合“巾幗家美積分超市”品牌工作,引導婦女群眾積極參與鄉(xiāng)村治理,以“方寸照片”傳遞“文明力量”,讓文明新風吹遍鄉(xiāng)村角落。
“在家里孝順公婆,沒想到被村里評為了好兒媳,還攢了50分積分,這月兌換了一個電水壺,我會繼續(xù)努力,用好家風好習慣感染身邊的人,將正能量傳遞給身邊人。”漳縣馬泉鄉(xiāng)陳家咀村好兒媳鄧霞霞說。
“流動照相館”不僅填補了特殊群體的情感缺口,更成為凝聚婦聯(lián)力量的“強磁場”。眾多受助婦女深受感召,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,從“受益者”變?yōu)?ldquo;奉獻者”。
漳縣馬泉鄉(xiāng)婦聯(lián)主席梁小轉欣喜地說:“如今各村婦女參與活動熱情高漲,鄰里互助蔚然成風。下一步,我們將圍繞‘流動照相館’‘準丈母娘座談會’等重點工作任務,統(tǒng)籌推進、協(xié)同發(fā)力,相信在這支‘娘子軍’的不懈努力下,文明新風將吹遍鄉(xiāng)村的每一個角落。”
快門聲聲,定格的是瞬間,小小的舉措,傳遞的是永恒。
據(jù)悉,截至目前,漳縣共組建巾幗志愿者隊154支,參與流動照相館志愿者315名,裝裱贈送照片3000余張,累計服務2600余人次。全縣農村彩禮均價顯著下降,文明家庭、美麗庭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(xiàn),文明新風尚在鄉(xiāng)野間蔚然成風,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勁巾幗動能。
下一步,漳縣婦聯(lián)將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,持續(xù)擴大服務覆蓋面,積極加強女性攝影、愛心理發(fā)、愛心助殘等技能培訓,培育更多巾幗志愿者,創(chuàng)新升級“影像+家風故事”“影像+移風易俗”等特色模式,讓“流動照相館”成為傳遞溫暖、凝聚民心、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的閃亮名片。